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974节(1 / 3)

三辞三让之初,张顺本着俭省节约的心思准备“借”崇祯的冕服凑数,结果被众人一口否决了。

但是,时间紧任务重,无奈之下众女只得齐上阵,连续废了两三个月的功夫,终于在登基前夜把这一身衮冕给他做好了。

待到四女给他穿戴整齐,仔细一看,只见面前之人身材高打、器宇轩昂,端的是神仙似的人物。

“怎么了?”张顺眼见四女一呆,不由奇怪地问道。

“这身衣服,大约也只有陛……陛下穿得!”四女回过神来,不由开口赞叹道。

正所谓:“女要俏,一身孝;男要俏,一身皂”。

这张顺本就好气质,如今又穿了这一身以黑红为主色的衮冕,看起来极具威严气度,让人忍不住产生了一股顶礼膜拜的冲动。

张顺闻言就着大铜镜看了看,一时间也忍不住感慨万全。

或许自己做的还不够好,或许自己做事还不够大公无私,或许自己也不是一个合格的领袖,但是这一身华夏衣冠终究算是保住了!

一念至此,张顺便辞别了众女,在高启潜的引导和悟空的护卫下大踏步走向了乾清宫。

乾清宫内,朱常洵与内阁诸臣早已经翘首以待。

张顺进了宫内,先向“弘光帝”朱常洵行三叩九拜大礼。

朱常洵生受了,然后离开了龙椅,一步一步踱下台阶,将玉玺郑重递与给了张顺。

张顺受玺,便高举至头顶,然后一步一步走向前走去,直到走到那宽大的龙椅跟前。

眼前的龙椅很大,可是它却坐不下两个人。

所以只能朱常洵下去,自己坐上去。

“臣朱常洵叩见陛下,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!”直到这时,身宽体胖的朱常洵不由高呼一声,十分艰难的跪拜了下去。

朱常洵话音刚落,以张慎言为首的内阁诸臣亦纷纷大声高呼道: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!”

传国玺

话说张顺既已受玺,接受朱常洵及阁臣朝拜。

但这并不是登基大典的结束,而仅仅是一个开始。

登基大典的第一步是祭祀天地宗社。

天即皇天上帝,亦即昊天上帝,祭祀地在天坛;地即皇帝祇神,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后土神,祭祀地在地坛。

宗即宗庙也,祭祀地在太庙。

初,经过宋献策建议,将原来的明朝诸帝移出,将张顺先祖移入。

然后,慎终追远,极其不要脸的以黄帝为太祖,以舜帝为高祖,又往上追封三代,皆移入祭祀。

那张顺本是穿越而来,对此倒也不甚在意。

既然自个是炎黄子孙,那以黄帝为太祖,想必也不算认错了祖宗。

至于社,即社稷,亦即“土地之主”和“五谷之长”,故而又被人称之为“土谷之神”,以求国事太平,五谷丰登,祭祀地在社稷坛。

由于昊天上帝和皇地袛神在传统文化中的崇高地位,哪怕身着华丽的衮冕,亦不足祭祀之。

故而张顺只得折回养心殿,又换上了一身质朴的大衮冕。

《礼记》:“礼有以文为贵者”,亦“有以素为贵者”;“有以多为贵者”,亦“有以少为贵者”。

前者的代表就是衮冕,而后者的代表就是大衮冕。

相对于繁琐华贵的衮冕而言,大衮冕采用黑羔羊皮制成,“以象天色之玄”,而且“冕无旒、衣无章”。

用这种返璞归真的设计,以表达对皇天后土的“报本反始”之心。

祭天礼仪大致包括迎神奏乐、燔柴、行礼、奠玉帛、进俎、初献、饮福受胙、撤豆、送神、去燎所、望燎十一项,步骤极其繁琐。

只过了一会儿,张顺就热的满头大汗。

原来按照正常情况,祭祀天地这种典礼都在冬至举行,天气较为寒冷。

但是,时值初秋,“秋老虎”尚未远离,张顺身披“黑羔裘”,自然是热得不行。

不过礼制如此,他不得不硬着头皮进行到底。

好在祭祀天地需要这般,祭祀宗社就可用换回衮冕,忍一忍也就过去了。

那天坛在城南,地坛在城北。

好容易祭祀完皇天上帝,天色刚微微亮,张顺连忙催促着众人前往城北,祭祀皇地袛神。

众人刚要动身,就在这时,突然有人跑到宋献策跟前耳语了几句。

那宋献策眼睛一亮,连忙扑到张顺面前,大声高呼道:“陛下,祥瑞,天降祥瑞啊!”

“何来祥瑞?”张顺闻言连忙抬头看了看天空,只见蒙蒙的天空万里无云,七八点残星点缀其上,却是无一丝异象。

“方才赵鱼头乘快马自洛阳而来,言说两个月前,孟津河水忽然清澈见底,众皆疑之。”宋献策连忙大声道。

“俄而有渔人于洛河网中金色鲤鱼一条,长约五尺,重达百斤,疑似为龙。那渔人不意大喜,连忙喊来左右亲邻帮忙。”

“不意那鲤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